凌晨2点,牡丹江路,开业半年多的海霸霸大排档人气不减。9张外摆桌错落有致。顾客享受着路边“撸串”的快感,也不阻碍行人通行。
店主刘波说自家小店严守相关管理规则——选择外摆位的顾客,“能吃不能烤”。这样一来,避免烧烤异味滋扰周边居民、过往行人。店内也谢绝高声喇叭、自带随身小音箱。
小店也“注脚”着夜经济的浓度。昨晚,宝山区滨江夜生活节启动。现场,由宝山区友谊路街道试点、探索的“外摆指南”发布。这份指南清晰列明一些“刚性条款”——比如能摆哪里、能摆什么业态、什么不能做。对于情况不一的商户,指南也不乏柔性举措,包括营业时间根据距离居民区远近而实行弹性制,等等。
兼顾烟火气、秩序感,外摆位有了“质感”,生意也好了起来。
安全的基础上鼓励风格多样
商户设立外摆,最难的莫过于划清边界。
商户希望,经营面积越大越好;居民要求不能“跨门经营”“占道经营”。两者诉求如何平衡?
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曹阳仔细研读了相关法规以及今年以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 提升城市“烟火气”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后,结合自身经验厘清外摆边界。
“允许商业综合体在不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区域划定外摆区域、规定外摆时间。”曹阳解释,夏园恒茂广场、幸福湾商圈等商业综合体,其红线基本贴着绿化带。从绿化带到商户之间,留有数米宽的人行距离,适合外摆。原本,这一空间被用作停车区域。商户申请外摆后,曹阳带领执法队队员实地踏勘,给出“二选一”的选择。
“如果想增设外摆,停车区域就要挪位置”,在他看来,安全性是允许增设外摆位时的首要考量标准。唯有人车分离,给予外摆更充裕的户外空间,才能确保外摆的品质与安全。
经协调,夏园恒茂广场南片区域腾挪出停车区域。此外,为明确外摆边界,夏园物业公司经理沈培华在考察了市中心多个拥有外摆位的街区后,决定采用深色花箱软隔离。“既改善街区环境,也让商户明确外摆‘红线’。”
边界之外,何种外摆位形制、规格、颜色符合要求,也是商户们关心的热点。
“我们不具体规定哪种样式,符合安全、美观等前提即可。”曹阳举例,由于友谊路街道大部分商圈毗邻江边,每逢夏季不时遭遇台风,风力较强。因此,其在指南中明确,设置遮阳伞、帐篷等临时设施时,应确保安全稳固。他解释,最好选择带有支架的款式。针对主营露营风、具有安装需求的商户,他们也会邀请第三方上门评估相关设施的受力情况等,确保安全。
事先“立规矩”,一店一标准
海霸霸大排档所在的牡丹江路片区,是友谊路街道的老牌商圈。
“一条马路曾经全是各种商贩,公共区域全被占据,”宝山五村居民鲁静回忆,那是线性商街模式的兴盛期。此后,聚焦一站式服务的商业综合体兴起,商街逐渐冷清。如今,强化社交和体验感、松弛感的商街,机会再度到来。
夏园恒茂广场等商圈新增外摆位后,她常与友人相聚于此,找寻与纪录片《人生一串》中相似的烟火味。“在外摆位聚餐更有烟火味、松弛感,吹着自然的夏夜晚风,没有拘束感。”
刘波手中有一组数据佐证。今年以来,增设外摆位后,自家小店日均营收增长约20%。
商户收益有保证,可与之对应的管理成本是否合理?
“不能全靠执法队后期管理,事先‘立规矩’很重要。”曹阳举例,针对垃圾清运、地面打扫等能预见的管理难题,与提出外摆申请的餐饮商户事先约法三章。比如,商户需自备垃圾收集容器,以及铺设防油污地垫等。
以海霸霸大排档为例,所有外摆位每桌摆放垃圾桶。“引导顾客有序保持公共环境整洁,”刘波介绍,小店也专门提高了外摆位服务人员配比,以更好地提供服务。
这些要求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外摆商户性质有所调整。根据友谊路街道外摆指南,餐饮服务、商品零售、文创展陈等类别的商户都能外摆。而防油污地垫的要求则是针对烧烤店等易产生油污的商户而专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